1、承载器强度的设计
承载器的种类在衡器行业分为两种:刚结构秤体、刚结构水泥台面;
刚结构秤体的优点:
加工生产周期短
远距离运输方便
安装方便
2、承载器的钢度计算
< xmlnamespace prefix ="v" ns ="urn:schemas-microsoft-com:vml" />< xmlnamespace prefix ="w" ns ="urn:schemas-microsoft-com:office:word" /> 图2.2-1
承载器变形不能过大,要求钢度适中,其刚度条件是在安全过载状态下最大扰度应小于许用扰度即:
fmax≤[f]
[f]=(1/800~1/1000)L
根据外载荷的分布不同,一般控制在fmax≤[f]= 1/1000L
承载器L≤5m
3、多秤台搭接点的设计
秤台搭接方式分为断联接方式与死联接方式,死连接在衡器应用过程中缺点较多,行业中采取断连接方式最佳。
死连接的缺点:a、不易安装。b、四角平衡不易调整。c、新秤安装后2~3个月,秤台发生变形或基础变形,四角出现偏差。
图2.2-3是断连接方式,设计上主要考虑搭接点所能承载的力应相等于传感器的最大量程;连接孔应选用销钉或无螺纹螺杆,且连接孔直径应大于销钉1~2mm。
安装时连接孔螺杆应垂直装到位,无须用螺母卡死;
图2.2-4中存在的问题:a、连接孔螺杆没有装到位,导致螺杆受力,产生分力,主要表现重复性差、重量偏轻;b、如果用螺母卡死,汽车衡使用2~3个月以后,螺母松开会导致重量不准;
图2.2-2

图2.2-3
4、条形盖板的设计(见图2.2-5)
条形盖板安装在两节台面的中间传感器安装孔部位,为保证安装和以后维修方便,条形盖板和秤台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隙(2~3mm)。
如条形盖板卡死或与秤台之间产生摩擦,造成重车上秤后两节秤台之间相互约束或产生摩擦力,造成重量不准。
图2.2-4
5、传感器安装方向和在秤台的安装位置(见图2.2-6)
图2.2-5
根据QS传感器的受力原理,从图2.2-6中可以看出钢球沿A方向移动,受力发生明显偏小,影响重量误差较大,如钢球沿B方向移动,受力变化不大,影响重量误差较小;
图2.2-6
传感器在秤台的安装位置应考虑载荷轴重力矩MZ与秤台重力力矩MG的关系。
如图2.2-7:当B尺寸较大时,会导致汽车下秤时,后轮的作用力矩(即轴重力矩)MZ可能会大于秤台的重力力矩MG,秤台以传感器为支点沿图示a方向翻转,车开出后原始对位状态与初始不同,表现为不回零,重复性差,故B尺寸增大有利于提高秤台的强度,但必须充分考虑翻转的后患不良,原则上应控制A尺寸提高强度,尽可能缩小B尺寸。
图2.2-7
6、电气联接要可靠
就传感器内部而言,由敏感元件,补偿元件等形成的焊点多达几十个,作为传感器生产厂家,应从工艺上设法保证每一处焊点的可靠性,如果有虚假焊存在,则是致命的故障,通过强有力的自检、互检制度和老化检测等手段可以减少这类不良的产生概率。如果传感器内部电气联接完好,则导线是传感器的生命线,长期工作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下,其耐老化,绝缘特性是必须考虑的因素,另外在安装和使用中必须考虑对导线的防护,严防挤压、夹砸、扭曲、冲拉等。
7、基础设计与施工
电子汽车衡基础分为有基坑与无基坑两种结构,根据场地的大小进行选择,选择场地时须注意以下几点:
1. 为不影响称重传感器的密封性能,选择场地应避开水道,汽车衡不能长期淹如水中。
2. 避开高压设备,远离磁场干扰。
3. 司磅房位置的选择,司磅房的称重设备不能离汽车衡太远或太近,首先要考虑到司机与司磅员的方便。
4. 要保证基础各承载点有较好的承载能力,各承载点所承受的力应大于最大称量(Max)所施加的力。
5. 基础排水通风设施,排水孔应设置在基础的周围,基础平面坡度2:0,基础中间高出两边2厘米。
6. 无基坑电子汽车衡引坡设计,引坡长度为1/2汽车衡台面总长度。
8、基础承载力的计算
保证承载点的最大承载能力,应大于计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载荷,考虑到重力加速度则每个承载基础的最大承载值R>该传感器的最大称量/㎡;
单个基础承载板不水平度为1/5,各承载点高度落差不大于3mm; |